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纳米粒度电位仪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

纳米粒度电位仪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

更新时间:2025-10-19  |  点击率:15
  纳米粒度电位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胶体溶液中颗粒表面电荷性质的仪器,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药物递送、化妆品、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它主要通过分析颗粒在液体中的电位来推测颗粒的稳定性、表面电荷特性以及分散性。
  一、工作原理
  纳米粒度电位仪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动光散射技术。Zeta电位反映的是颗粒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与颗粒表面的电荷和溶液的离子环境密切相关。Zeta电位的大小和符号直接影响胶体溶液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方面。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1、电泳迁移:当颗粒悬浮在溶液中时,如果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颗粒会沿电场方向发生迁移。颗粒的迁移速度与外加电场强度成正比,而迁移速度的大小与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切相关。
  2、光散射测量:通过一个激光光源照射溶液中的颗粒。当颗粒在电场中迁移时,由于其表面电荷的影响,它们在光源照射下会发生散射。通过检测散射光的频率变化来测定颗粒的运动速度。
  3、Zeta电位计算:根据颗粒的迁移速度和溶液的粘度、电导率等参数,使用斯托克斯-爱因斯坦公式或赫兹模型计算出颗粒的Zeta电位值。通常,Zeta电位的绝对值越大,颗粒之间的相互排斥力越强,溶液的稳定性越高;反之,Zeta电位接近零时,颗粒容易聚集,溶液不稳定。
 

纳米粒度电位仪

 

  二、技术特点
  1、高精度测量:纳米粒度电位仪能够精确测量纳米级颗粒的Zeta电位,通常测量范围可达到几纳米到几微米的粒径范围。高灵敏度和高精度使其成为研究纳米颗粒表面性质的理想工具。
  2、自动化和易操作性:大多具备自动样品加载、自动电场控制和自动数据分析功能。操作人员只需要将样品放入仪器,系统会自动完成数据采集与分析,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广泛的应用范围:该仪器能够分析各种类型的颗粒,包括金属、氧化物、聚合物和生物颗粒等。它适用于各种溶液体系,如水溶液、有机溶剂、乳液、胶体等。因此,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药物递送、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等领域。
  4、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性:Zeta电位不仅与颗粒的表面电荷有关,还与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通常配备了调节溶液条件的功能,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精准测量。
  纳米粒度电位仪作为一款高精度的分析仪器,能够为各个领域提供精准的Zeta电位测量结果。通过对颗粒表面电荷的精确测量,它能够有效评估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帮助优化材料和产品的性能。